《空间论》第三章:艺术的空间
来源:
心灵地带
日期:2018-11-27 15:35:11
点击:1385
属于:未来文化
作者:路一
艺术是神圣的,艺术的殿堂应当是富丽堂皇的。
关于艺术的来源和起源,千古以来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但焦点在于:艺术来源于自身还是来源于神。从逻辑推理来说,艺术来源于人自身生活和实践的主观表现,是人类精神的自然流露。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,先人的艺术水准高于现代人,人类的艺术是呈斜坡状下滑的,是一条由高及低的过程,艺术空间越来越狭窄,至当代已堕落到“声、色”二字上。
有人可能不相信,说人类的艺术也是发展的,不比古人的差。我问,一张古人的字画价值上亿,剔除时间、历史价值,就其艺术价值而言,今人无人能比。今人艺术家挖空心思还在描摹古人的作品。
这种现象只说明一个事实:艺术不来源于自身,而是另有所授,是一种神传文化。艺术的空间实质上是造物主赐给人的、用来应对孤苦、寂寥的现实生活,而有意给人造就的栖息地、避难所、聆听堂、朝拜殿、归宿地。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使人如痴如醉,可以起到荡涤灵魂、升华道德的功用,难道还不神奇吗?唐诗,宋词、元曲,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等四大名著,无不创造了人类艺术的巅峰。
艺术,是笼统的说法,她可分为“艺”和“术”两大类。前述的艺术类型都属于“艺”的范畴,这是艺术的主流;“术”的类型包括杂技、杂耍、古玩、扮玩等小道,虽登不了大雅之堂,但“下里巴人”还是有市场的。
如果承认艺术是神传文化,就无法回避对艺术规律的探讨。到目前为止,公众认可的对艺术规律的描述为两条:用艺术形象感化人;以情动人。艺术的功用也有两条:升华精神;陶冶情操。事实上,艺术在当代已经变了味了。
一首《黑色星期天》音乐,可以使人自杀;一部摇滚,可以使人意乱情迷,五迷三道的;一幅幅****画,可以使入世未深的孩子走向犯罪;游戏厅、网吧、商务会所等都成了“艺术”场所,因为它们都符合艺术“以情感人,以形象动人”规律。但实际上,这不叫艺术,叫“伪艺术”。说白了,他们是披着艺术外衣的魔法。
魔法艺术的是针对人的魔性,不针对人的灵魂,以引诱人堕落、下流、走下坡路为目的的,真正的艺术是针对人的灵魂、道德、精神升华为目的的。两者是泾渭分明的。
有人会问,人类为何会走到这一步?这个问题很复杂,但概括地说,现代艺术已不是“神传文化”,而变为“魔传文化”,统治我们思想的已不是“神”,而是“魔”。在神学统治的国度里,人的心情是宁静的,在现代社会,哪个人还能安静下来?每个人都生活在紧张、焦虑、不安、忐忑状态里。
再进一步问: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为何会让位给现代社会的“魔法统治”?我们不是认为这是人类的进步吗?是“人的解放”、“人的自由”、“人的幸福”吗?
我回答:人类是在文艺复兴之后,确实找到了“人”、人的尊严、人的价值,找到了物质文明对人的舒适、享受、暂时的安逸等意义,但人从此失去了神留给人的精神空间,进入物欲的苦海,甚至到了万劫不复的境界。人类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换来了物质社会的假繁荣。悲哉!
我们再回到正统艺术上。正统艺术的黄金时代,无论东西方,无一例外都出现在神传文化鼎盛时期,甚至与宗教兴衰紧密相连。中国画最有成就的大家都与佛、道有联系,有的自己就是修炼的居士。西方油画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与宗教相关,表现的主题直接就是宗教教义。如《最后的晚餐》、《耶稣受难》等名画。当然西方也出现被当代人推崇备至的著名油画,价值不菲,比如荷兰梵高的画,西班牙毕加索的画,他们不属正统艺术,是来破坏正统艺术的,这是艺术的一个例外。有人会不解:凡高的《向日葵》、《麦田》、《自画像》难道不是正统艺术吗?我说,你只要从画中感到了不安,就是魔性之作。正统艺术是有穿透力的,让人心变得透亮、清澈。
其实,西方的文艺复兴不是复兴,而是堕落。因为它只找到“人”这个表现主题,却极大的缩小了艺术表现的空间。从此,绘画艺术就对准了人,人的一切,开始出现了********画,****画,行为艺术等等,为今后绘画艺术的魔变开了个坏头。中国画走向末路也是从西方油画的传入开始的。中国由于士大夫阶层深厚的文化底蕴,走向魔变的速度相对要缓。文人传统流传至今,只是随着商品经济大潮来临,中国画命运也无法幸免堕落的下场。
综上所述,艺术,正统艺术,作为人类的瑰宝,其艺术空间由宏大变得狭窄,由人类灵魂的清新剂,变为享乐、堕落的工具,由神传文化变为魔法世界,对人类精神、道德直至生命产生严重影响。现在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了。正本,就是艺术回归正统艺术,清源就是回到神传文化中去,清除魔法文化对正统艺术的干扰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,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。2013.12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