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断卦中的外应现象
来源:
心灵地带
日期:2018-11-27 16:00:50
点击:957
属于:周易研究
周易断卦中的外应现象
易侠张延生在办周易研究班时,一个学员刚要让老师预测工作单位的事,这时,头顶上火红的柿子树上正好有一个柿子坠落下来,张延生立即对这个学员说:“你单位的领导,一把手刚刚调走,新任领导还没到任,是吧?”这个学员很惊讶:“哎,你怎么知道?”张延生解释说:“这就是周易中说的外应问题。”
其实,不只是张延生,古代易学大师在断卦时,外应是常见的手法,是断卦时的辅助手段。尤其是使用宋代梅花易数预测时,大部分在主卦结果出来后,配合外应决断。但象张延生这样直接用外应断卦,确实少见。这说明张大侠周易道数的娴熟。
本质上说,八卦的演算并不神秘。总让街头算卦的故作高深,给人增加了神秘色彩。外应来源于古代的天人感应、天人合一理论,古人认为,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相互联系、相互制约,互为因果的系统,一种现象总是与另一种现象比附存在着,从一种现象就能找到另一种现象的因果。当然,古人的天人合一理论是否准确,另当别论。但根据古人的周易预测实践,准确率极高,也说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。外应就是这一理论的运用。
外应的运用不只在周易预测上,在民俗生活中也屡见不鲜。比如民间的“抓周”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:当小孩子长到一周岁时,大人们会将工具、文具、文书、兵器、日常用品等物品放在其面前,任其随意抓取,以其先抓到的物品来预测他以后的前途和兴趣,这种活动称为“试儿”,民间称为“抓周”。据说十分灵验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就描写了贾宝玉在“抓周”时抓取了脂粉和钗环,气的他的父亲贾政骂他将来必定是酒色之徒。在后文中描写的逐渐长大的贾宝玉,果然是一个喜欢与女孩子厮混在一起的人。
相传“抓周”的习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江南一带流行。北齐颜之推著的《颜氏家训》中就记载了这一习俗:当孩子长到一周岁时,要为其沐浴,穿新衣,然后在男孩子面前摆上弓、箭、纸、笔,在女孩子面前摆上刀、尺、针、缕衣,外加食物和珍宝等,让孩子随意抓取,以此验证孩子将来是否贪婪、廉洁、愚钝、聪明等,这种活动称之为“试儿”。
到了唐宋时期,“抓周”已经成为汉族人生礼俗中的一个重要仪式。北宋《东京梦华录》卷五中详细记述了东京汴梁地区的“试儿”风俗,南宋《梦梁录》中也记录了当时杭州城内的“抓周”,具体方法与南北朝时期差不多,但摆在孩子面前的物品更丰富了,甚至包括佛道经卷等。
民间传说宋朝时的著名大将曹彬在“抓周”时抓到了兵器和官印,令围观的人惊异不已。后来,曹彬果然以武功挂印,并先后担任节度使、检校太师、枢密使、鲁国公等职。《宋史》中也有相关的记载。
明清,甚至到了清末时期,“抓周”的习俗仍在民间传承着。
一般来说,“抓周”时摆的物品各有象征意义:纸、笔、砚、书籍为儒生的兆头;官帽、诰敕、印章等为出仕的兆头;刀、剑、戈、矛等兵器为武夫的兆头;金银、珠宝等为富人的兆头;算盘、升斗等为商人的兆头;刀剪、针线、农具等为农工的兆头……
据说“抓周”的习俗源自物人相互感应的观念,也就是周易预测上的外应。相信神明的古人亦相信通过物人感应,就可以预测出人的未来。至于“抓周”的灵验程度究竟如何,由于缺乏具体的统计,自然是无法断言了。但其习俗可以流传一、两千年之久,应当不只是一种所谓的游戏吧。(大钧)